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

我的隨身聽演變史Part 4 End (Panasonic TAPE and CD隨身聽、SONY MD、iPOD )

前兩三個禮拜,說的是我高中到當兵後那幾年期間的隨身聽配備,前後時間一共大約是1986年到1995年左右。也是我青少年時期轉入青年時期的“黃金十年”,怎麼說呢?所謂的“黃金十年”也就是我15歲到25歲的十個寒暑,除了讀書,“黃金十年”的日子就跟那時候絕大部份年輕人一樣;同學、死黨、女朋友。沒啥工作上的歷練,頂多是打工(發海報啦!速食店啦!騎摩托車送披薩啦!)

渾渾噩噩、胡里胡塗的過日子,但當時卻一點也不覺得有啥不妥。果真如人云:書中自有“黃金”屋,書中自有“顏如玉”.........哈哈哈!

在此要先說明的是,我之所以用“隨身聽演變史”作為主題,同時平行敘述陳舊往事,是因為要突顯音樂對我的影響與重要。在我反思己之時誤也好、緬懷過去之情也罷、享受過去某時刻的榮耀;陶醉在自我得意,即使充其量不過只是個丁點兒的成就。

聽音樂,是必要的生活條件!就像我一直相信音樂對情緒與心理的治療作用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
我騎單車時一定會聽音樂,往往會漏接幾通手機來電,但我寧可不理會手機來電鈴聲,也不摘下耳機。騎單車時聽的音樂,多半是節奏輕快的曲子;英、法、中、粵、台、日、韓…..只要是旋律登對,管他唱個啥東東!
今天再聊我在1997年回台北工作之後的部分。1997年剛回台北沒多久,就找了個教英文的兼職工作,當時時薪NT$300,週間一個晚上兩個小時,週六我從中午就排課,到晚上21:30,週日則早上到傍晚。

當時白天在旅行社做業務拿死薪不過才NT$2,000,而教英文這樣拼死拼活,居然月入差不多也NT$30,000,我這樣每個月可攢進NT$50,000,是年我“芳齡”才2627歲,沒有養家負擔,自然有賺就有花。記得我回台北工作之後沒多久就各買了台Panasonic運動型Walkman(型號RQSW44V)及CD隨身聽(型號SLS505JR),是在全國電子買的,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買?

總覺得它造型很酷唄!這玩意兒花了我NT$5,000多塊,其實我不過使用了幾次,因為沒有半年之久,我就添購了當時最酷的MD(Mini Disc)隨身聽。

當時一位高中好友去日本度蜜月,託他帶回一台Sony MD(型號MZ-50),當時這種隨身聽在銷售競爭最激烈的西門町萬年百貨的隨身聽特區,水貨價格約NT$12,000,公司貨少說要NT$15,000,我託他帶回則只有NT$9,000

但是這MD隨身聽的專用光諜可就貴了;它一片有74mb的容量,可重複使用,音質肯定比錄音帶好,也比CD隨身聽攜帶方便又省電(只需二顆3A電池,可連續放半天時光)

之後一直到2001年底我回溫哥華,在台灣工作的那幾年,這台MD隨身聽陪伴我每趟乘坐捷運及公車,當然還有很多次孤獨單車之行,如今它以不被我使用,我將它置放在衣櫃裡,去年我要回台灣做單車環島計畫時,還曾經考慮是否要帶他回台灣,但是那時市面上、潮流上已經是iPOD的天下,試想想,我幾百張CD唱片的歌曲要一一轉換成MD,那麼差不多也得準備買個幾百塊MD光諜,根本是脫褲子放屁,多此一舉。所以我最後還是花了將近CAD$400,買了部80GBiPOD
至此,我的“隨身聽演變史”暫時告一段落,除非又有更新的產品,不然這iPOD我應該會一直用下去的!


“隨身聽演變史”系列 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