渾渾噩噩、胡里胡塗的過日子,但當時卻一點也不覺得有啥不妥。果真如人云:書中自有“黃金”屋,書中自有“顏如玉”.........哈哈哈!

在此要先說明的是,我之所以用“隨身聽演變史”作為主題,同時平行敘述陳舊往事,是因為要突顯音樂對我的影響與重要。在我反思己之時誤也好、緬懷過去之情也罷、享受過去某時刻的榮耀;陶醉在自我得意,即使充其量不過只是個丁點兒的成就。
聽音樂,是必要的生活條件!就像我一直相信音樂對情緒與心理的治療作用有密不可分的關係。
我騎單車時一定會聽音樂,往往會漏接幾通手機來電,但我寧可不理會手機來電鈴聲,也不摘下耳機。騎單車時聽的音樂,多半是節奏輕快的曲子;英、法、中、粵、台、日、韓…..只要是旋律登對,管他唱個啥東東!
今天再聊我在1997年回台北工作之後的部分。1997年剛回台北沒多久,就找了個教英文的兼職工作,當時時薪NT$300,週間一個晚上兩個小時,週六我從中午就排課,到晚上21:30,週日則早上到傍晚。
當時白天在旅行社做業務拿死薪不過才NT$2,000,而教英文這樣拼死拼活,居然月入差不多也NT$30,000,我這樣每個月可攢進NT$50,000,是年我“芳齡”才26、27歲,沒有養家負擔,自然有賺就有花。記得我回台北工作之後沒多久就各買了台Panasonic運動型Walkman(型號RQSW44V)及CD隨身聽(型號SLS505JR),是在全國電子買的,老實說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買?

當時一位高中好友去日本度蜜月,託他帶回一台Sony MD(型號MZ-50),當時這種隨身聽在銷售競爭最激烈的西門町萬年百貨的隨身聽特區,水貨價格約NT$12,000,公司貨少說要NT$15,000,我託他帶回則只有NT$9,000。
但是這MD隨身聽的專用光諜可就貴了;它一片有74mb的容量,可重複使用,音質肯定比錄音帶好,也比CD隨身聽攜帶方便又省電(只需二顆3A電池,可連續放半天時光)。

至此,我的“隨身聽演變史”暫時告一段落,除非又有更新的產品,不然這iPOD我應該會一直用下去的!
“隨身聽演變史”系列 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