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下午,她較往常規定的時間早了個十來分鐘,到托兒所接兒子,老師正好帶小朋友在後院玩,差不多快到放學時間時,小朋友就會排成“小火車”;就是一個接一個,雙手搭在前面的肩膀上,然後魚貫地走到大教室,等待爸爸媽媽接走…………..
既然是要排成“小火車”,總需要個小朋友當“火車頭”吧?老師當時大概剛好看到Emma在旁邊,所以很自然地“讓”我兒子出任“火車頭”的角色 (哈!其實洋人也是明白“長眼”與“罩子放亮”的哲學滴!)

這是差不多快一個月前的事了,最近讀了本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書,講的是他兩人的比較;比較兩人的出生背景、青少年時期、在中共草創時的角色、抗戰時期的國共合作、新中國成立後種種政治運動、一直到文革末期他們差不多八個月前後相繼謝世為止。十分精彩有看頭。
看完毛澤東與周恩來一生,深深覺得當“老二”確實是比當“老大”好。周恩來就是近代歷史上做“老二”做得最成功的首席!周的一生一直幹的是協助頭頭兒的軍師、幕僚長角色。
蔣中正當黃埔軍校校長時,周恩來是政治部主任。
蔣中正後來在楊貴妃洗澡的華清池旁邊被張學良、楊虎城兵諫時(西安事變),
周恩來是代表中共延安方面與國民黨周旋的要角。
新中國成立後,毛澤東與他的幾位老戰友的鬥爭;彭德懷、劉少奇、林彪、鄧小平,這幾位不是被鬥到禁錮,就是憂病而死,整個文化大革命說穿了,骨子裡其實就是毛澤東得天下後的“飛鳥盡、良弓藏”。要知道,毛澤東是位俱有非常濃厚帝王思想的統治者,他熟讀史書典籍,十分明白漫長的中國歷史演繹出來的政治因果;所以新中國成立後的諸多政治運動;三反五反、反右派、大躍進…..全是毛用來清理政權疙瘩的權謀之術。

周恩來有智慧就在於他非常清楚毛的帝王思想情結;跟毛這種人一快幹事兒,打天下時可以共食同鍋飯、蓋同被、共挨餓、同受凍。一旦得天下後,心態立馬轉成“天子之榻豈容他人酣睡”,更別提當年哥兒們的落魄光景了!
前面說的彭、劉、林、鄧偏偏就沒看清這點,他們四位的處境,當時只有鄧小平稍為好些,相傳說是毛澤東打從一開始心底就瞧不起鄧小平,嫌鄧矮,說鄧根本是個侏儒。毛這種以貌取人、忽視輕賤他人的世俗鄙習,反而保住了鄧小平的政治身家,文革後華國鋒閃電式地處理了四人幫,但沒多久自己也垮台,取而代之是影響中國至巨的鄧小平時代。鄧在中共政權遊戲裡的三起三落,相信毛澤東活著的時候絕對不會想到他眼中的那位小矮子,是後來撐起現代中國巨廈的棟樑。
我非常敬佩尊崇鄧小平,撇開我家一直以來是喝國民黨奶水長大的背景,鄧小平做的事,是千古大業,絕非現下口號政客、分贓政治。
話題再回到周恩來,周就因為清楚毛的帝王心病,所以一直以來謹守“老二原則”,任何場合、任何時候,絕對不做第一人,即使是周恩來個人工作上、生活上的事宜,都是以毛為先,處處讓人覺得周怎麼樣似乎後面都有毛澤東在。
周恩來就是能讓所有人都撓不出任何口實,一致認為他是最忠于毛的!
三國時,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,當時身邊幕僚一再勸進他廢漢獻帝而自立,曹操至死都不允諾,死時身份是魏國公,是漢臣。而他兒子曹丕一上來就拔了漢的國祚,貶獻帝為山陽公,自己建號開業,廢漢立魏,自任皇帝。所以史家稱“曹丕篡漢”,沒人說是“曹操篡漢”的。
曹丕迫不及待滿足帝王之慾,換來後世篡竊之名。
曹操終生不為帝王虛名迷惑,故免遭與王莽同論。
毛澤東一生做老大,搞這個搞那個,死後罵多過譽。
周恩來一生做老二,安分克守角色,身後敬懷緬念。
那天下午托兒所的排 “小火車”,兒子和那位印裔小弟弟應該都不明白當第一與第二的不同,他們都希望當第一、當領導、當頭頭。其實很多做父母的也常希望自己兒女是第一;班上成績第一、表現第一……..啥都要No.1!
我倒是另有看法;其實第二就好,當第一太辛苦、太累了,第一的代價是你必須每次都必須保持第一,若是稍為差些,馬上會被說成不用功、退步了,做藝人的唱片銷售排行若未蟬聯冠軍,就會有人挖苦你是“江郎才盡”、“過氣藝人” ,運動選手也是,劉翔不就是個血淋淋的例子嗎?北京奧運全球幾十億雙眼睛在盯著他,他壓力會不大嗎?除非他繼續蟬聯本屆奧運百一十米欄冠軍,否則中國人會諒解他嗎?

用我的話講,就是“堅持當個大老二,絕對不做小老大”!
你認為呢?